把握“天时地利人和”,升华智能制造“普惠性”——专访昆山同日工业自动化有限公司总经理 陈嵩儒-【智改数转、普惠性、物流系统集成、定制化创新】
2022.03.28 来源:现代物流Material Flow
昆山同日工业自动化有限公司总经理 陈嵩儒
智能制造普惠性,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政府大力推动“智改数转”
企业收获颇丰
“智改数转”,即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这是苏州当地政府针对“中国制造2025”计划所提出的“专词”,亦是昆山同日工业自动化有限公司(全文简称:同日)总经理陈嵩儒于采访中提及频率最高的关键词。
陈嵩儒透露,2021年,在各级政府大力推动制造企业“智改数转”的情况下,同日在工厂物流系统集成方面取得了出色的业绩,总体市场销售达到了6亿元人民币,为汽车线束、电梯、电路板新材料、汽车部件、金属焊丝、军品制造等行业领军企业交付了智能工厂物流系统,如昆山沪光电器、昆山通力电梯、杭州华正新材料、上海汇众汽车、宁波博德高科、长安工业等。
“与此前相比,绝大多数企业都已经意识到了市场和社会发展的趋势,并且在自驱力之下,行业领军企业开始进行智能制造转型。这为提供智能工厂智改数转的服务企业提供了大量、持久的商机。”陈嵩儒进一步解释道,“而且,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的这些领域得到了国家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前景广阔。”
另一方面,智能制造正展现出“普惠性”的趋势。2022年1月3日,苏州市颁布了苏州市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2022年三年行动计划,计划提出,以创建国家智能制造先驱先行区为目标,2022年推动实施智改数转的项目5,000个以上,要覆盖规模以上企业3,500家,其中昆山市企业达到了700家。“其实同日早已提出了智能制造普惠性,我们希望让大多数企业可以用得起、用得好数字化技术,享受数字化工厂带来的种种益处。”
另辟蹊径
定位于工厂物流系统集成
之所以同日提出“普惠性”,其核心之一在于本身的定位。2016年,正是看到了智能制造在中国的无限潜力,同日果断另辟蹊径,将自身定位于工厂物流系统集成领域。经过5年的坚持、努力和沉淀,同日已经成为了专业的工厂智能物流个性化及系统集成商,能够为客户提供从工厂规划、设计、制造、安装、调试、交付及售后服务为一体的全过程物流系统及智能工厂系统集成服务。
而且同日的大部分物流装备实现了自主设计、生产制造,围绕工厂物流各个核心技术要素,先后成立了软件、输送设备、堆垛机、AGV、机器人、研究院六个全资专业子公司,研究院负责产品研发和项目中的非标定制产品设计制造。陈嵩儒由衷地说道:“定位于工厂物流,最大的好处在于我们当时避开了集成行业的同质化竞争,并在其他企业开始加入工厂物流集成领域的今天,积累了更多的经验与优势,这也让同日在面对新时期的挑战时更游刃有余。”
新时期服务的挑战
从智能工厂的角度来看,通用型、常规型物流装备不一定能满足不同行业、工厂、产品的物流输送、存储、流转、信息交互的需求,因此需要定制化创新,例如耐高温的输送机、防爆AGV、超低AGV、AGV的二次加装、超重超大堆垛机等,这些创新研发完全是客户定制化需求,技术难度和投入都非常大,且可复制程度低。此外,智能制造普惠性为物流系统集成企业打开了中小企业客户市场的机遇,这种定制化需求将会进一步扩大。
同时,智能制造的热度已经吸引了众多物流系统集成企业入局,竞争的加剧成为了必然。陈嵩儒解释道:“这种竞争不仅体现在业务方面,同时也涉及到了企业资源,尤其是在人才方面。中国物流装备行业本就存在人才不足,如今还要面临人才溢价和高流动性的挑战,这对于企业而言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此外,部分如新能源等行业的爆发式增长,亦影响了社会资源的分布与占用。不少关键元器件缺货、涨价,以及现场作业人员的短缺,不仅影响了项目落地,同时也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经营。
进而陈嵩儒以昆山通力电梯智能数字化工厂项目作为答案,展示了同日如何应对新时期的挑战。
为了解决生产物流信息化缺失、生产过程安全隐患较大、用工成本逐年攀升、现有某些技术环节人员退休后后继无人等问题和风险,通力电梯提出了“适应智能制造、智慧物流、5G+工业互联网的新时代产业转型升级要求”。在此背景下,同日提出了基于5G技术,对通力电梯昆山工业园区进行5G智能化升级,赋能各生产工厂内的智能物流设备与应用终端,通过5G网络的超低延时和无死角覆盖,实现实时通讯,最终实现厂内物流的智能化调度,保证将正确的物料在需要的时间准确送达到需要的工位上,并随时接受人工在应用终端下发的任务指令,实时反馈运行状态和结果,并在监控大屏呈现所有智能物流设备的实时位置和运行状态。
就项目效果而言,昆山同日的解决方案显然满足了客户需求,例如在不增加现有库房面积的情况下,对应原材料库位存储量增加了约89%;项目以自动化AGV取代现有人工作业,提高工厂安全水平,避免了交叉作业产生的潜在伤害风险;同时提高生产效率约20%;项目减少人工约8人;项目通过系统提高了信息化水平,实现出入库及盘点等记账过程管理,并可通过监控大屏实时在线查看物料供应状态;通过工厂数字化、智能化推进精益生产,提高生产效率,打造智慧物流系统。
“这是业内领先的5G通讯技术落地的智能工厂项目,也为行业内对于5G、物联网等新技术的结合与落地提供了更多参考。”陈嵩儒补充道。
陈嵩儒进而谈及了他对目前中国智能工厂建设的见解与看法。除了至关重要的客户自身理念之外,作为服务方,同样要注意针对客户的需求整体规划、循序渐进、逐步实施,而非“一步到位”。同时,同日会更注重客户的数字化建设,而非自动化建设。陈嵩儒认真地说道,“数字化建设是智能工厂、数字工厂的基础,且数字化投入相对较低,非常契合智能制造‘普惠性’的趋势。”
而在创新方面,陈嵩儒认为在普遍定制化需求的今天,每一个项目成果都是创新。同时,为了提升定制化能力,同日和上海交大成立了“交大-同日智能技术研究院”,由研究院来承担公司的研发创新,为制造行业专项研发通用性设备、系统、专机。同时,同日在昆山、青岛、大连拥有3个制造基地,以及6个全资专业子公司,以此为客户提供专业、及时的保障服务。
从哲学高度看待智能制造
以接地气理念服务客户
另一方面,同日一直所秉承的企业文化与贯彻的服务理念,同样被其视作应对挑战的核心“武器”之一。陈嵩儒坦言,同日在转型之初就将智能制造服务上升到了哲学高度,认为任何技术和产品都是为广大客户和人民服务的,只有具备了自然、平常的属性,智能制造才能有更长久的生命力。
与此同时,同日亦贯彻了非常接地气的服务理念,即“拿人钱财,替人消灾”。一方面坚持以自身落地型的实业型工厂物流集成商角色,打造全面、专业、及时的集成服务,在客户满意认可的同时,建立自身在工厂物流集成的口碑与品牌。另一方面,也相当注重与客户一同成长,以可延续的方式一起探索智能制造的未来。例如作为戴尔在中国唯一的生产物流系统供应商,同日已经连续16年为其提供服务;又例如与宁波博德高科的合作,也已经连续合作了4期工程,这些都源于同日敬职敬业的服务精神和专业的服务能力。
“在智改数转行动计划和普惠性的趋势下,智能制造市场的未来无疑是光明的。”陈嵩儒最后总结道,“对于同日而言,目前正处于‘天时地利人和’的绝佳境遇。”